文章详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科普 > 品种介绍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科普 > 品种介绍 >

九龙牦牛

原发表日期:2005-02-23来源: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

原发表日期:2005-02-23

来源: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

九龙牦牛是本世纪 70 年代末,由西南民族学院、甘孜州农牧局、四川省草原研究所等单位主持的“四川省牦牛资源调查组”在横断山脉北段,甘孜州的九龙和康定县南部高山草地上实地调查发现的。它是国内外牦牛种群中体型最大,品质最为优良,属我国独有的横断高山型牦牛的一个地方品种;也是最有希望在短期内,通过系统选育,成为我国第一个肉用型优良的牦牛培育品种。九龙牦牛被列为我国五大牦牛地方品种的首位。

九龙牦牛产区简图

九龙牦牛主产于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九龙县和康定县南部与九龙县毗邻的沙德区。共有 3 万余头,其中适龄繁殖母牦牛 1 万余头。九龙牦牛的中心产区,位于九龙县境内九龙河以东,大雪山东西两侧的斜卡和洪坝。邻近九龙县的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木里藏族自治县,盐源、冕宁,以及雅安地区的石棉等县的高山草地,均有分布。横断山脉高山区和凉山州的大、小凉山的高山草地,也已引进饲收,生态适应性和生产性能,均属良好。近年来,省内松潘等县,以及青海、甘肃、云南、西藏等省、区也引进九龙牦牛,在作生态适应性观测的同时,对当地牦牛进行了改良,已取得一定成效。

1 、来源和品种形成

九龙牦牛产区兴盛的牦牛饲牧业,早见于《史记》、《汉书》等史书。公元前 1 ~ 2 世纪的“牦牛国”包含有现九龙牦牛饲牧区。由此可见,九龙牦牛产区的牦牛饲牧业,已具有悠久的历史。九龙牦牛是在九龙县特定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由原产于该地区的牦牛,经一定程度的选育而来。

九龙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横断山脉北段,大雪山主峰贡嘎山(海拔 7556 米)之南。地域虽处北纬 28021 '至 29021 ',属于亚热带气候,但因高山峡谷、岭谷高差达三、四千米,亚热带纬度性气候为垂直地带性气候所替代。牦牛分布在海拔 3500 米以上,全年无夏,无绝对无霜期,年平均气温 2 ℃左右,年降水量 900 毫米,林带以上以灌丛高山草甸草地为主的高山地带。这些地区,水草条件好,彼此间被海拔 3000 米以下的深谷阻隔,山高坡陡,交通极为不便。产区的四周,有 30 余座马匹难以翻越的高山,需要体驱高大、健壮而有力的牦牛作运输工具。产区多灌丛,难以发展绵羊,牧民只能用牦牛毛绒代替羊毛编织毛衣和“察尔瓦”(披衫)。如此长期地、自然的和人工的(多半是无意识的)选择,为形成现今肉用性能良好,毛绒产量高、体型大、驮力好的九龙牦牛奠定了基础。

据调查,现今的九龙牦牛,是 130 多年来对一小群牦牛,在封闭的环境条件下。更多地进行人工选择、选配和加强对核、幼牦牛的培育而形成。

九龙地区在 130 多年前( 1850 年左右清道光年间),曾发生牛瘟大流行,所有牦牛几乎死绝。其尸体堆积如山,日后腐烂,臭气熏人,弯坝乡的“臭牛棚”地名,就是那次牛瘟后留传下来的。牛瘟流行后仅有少数幸存。牧民们就凭这些少数幸存的牦牛,通过选择,扩大繁殖,而才又有九龙县的牦牛饲牧业。

九龙县西、南两边,有雅砻江与木里县相隔,其东有牦牛山与冕宁县为界。木里、冕宁均不是牦牛产区,与九龙相邻高山草地上的牦牛,都是由九龙引种而去的。只是北部与康定县相邻,康定属牦牛大宗产区。但从历史到今天,九龙县只有输出牦牛而无引进、输入牦牛的习惯,这从九龙牦牛的体型结构、角型、毛色等方面也得到证实,九龙牦牛是一闭锁群体。

产区牧民十分注意公牦牛的选择,这对提高九龙牦牛的生产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牧民们在体型高大、生产性能好的公、母牦牛的后代电挑选出初生体重大、体型外貌良好的公犊,进行培育,这是初选。待初选出的公犊牦牛长到 2 岁时,根据它的生长发育状况和体型等,再次进行评选,淘汰不入选的个体。再选后的公牦牛长到 3 岁(或 4 岁),实行定选。定选的公牦牛放入母牦牛群进行试配,如发现缺陷或配种能力不强等,又再淘汰。把各方面符合要求的最优秀的公牦牛选留供正式配种用。

九龙牦牛中心产区大雪山东西两侧的生态环境条件不一,九龙牦牛分高大、多毛两个类系。高大类系产于大雪山西侧斜卡一带,其体高显著地高于其他地区的牦牛。多毛类系产于大雪山东侧洪坝一带,因独特的低温高湿气候,其毛绒产量特别高,比一般牦牛高出 5 ~ 10 倍。

2 .体型外貌

九龙牦牛额宽头较短,额毛丛生卷曲,长者遮及双眼。公、母均有角。公牦牛角间距大,角根粗大,角形开张雄伟。母牦牛角较细,不如公牦牛粗大、开张。颈粗短,其耆甲稍高有肩峰,尤以公牦牛为显。前胸发达开阔,助开张,胸极深,腹大不下垂。背腰平直,体躯呈矩形者多。后躯较短,发育不如前躯,尻欠宽而略斜。尾根着生较低,尾短,尾毛丛生帚状。四肢、体例、胸前裙毛着地。四肢相对较短,前肢直立,后肢弯曲有力。蹄小,跨叉紧,蹄质坚实。毛色整齐,全身黑褐色为多( 3/4 ),少有黑白相间( 1 / 4 ),无其他毛色。嘴巴周围灰白色。。

3 .体尺、体重

九龙牦牛初生体重较大,公犊 159 土 2.3 公斤,母犊 15 . 5 土 2 . 5 公斤。生后第一个月不挤母乳,犊牦牛平均日增重 460 克。一月后挤取母乳,日挤一次, 2 ~ 6 月龄犊牦牛平均日增重为 348 克。 6 月龄体重公的 69 . 8 土 15 . O 公斤,母 66 . 0 土 157 公斤。断奶后 7 ~ 18 月龄平均日增重为 185 克。 19 ~ 30 月龄平均日增重为 175 克。

近年来,在九龙牦牛中心产区的斜卡,对九龙牦牛进行了初步的选育和改善饲养管理,犊牦牛初生重和一月龄内日增或有明显的提高。经九龙县农牧局刘成烈、彭长华对 256 头犊牦牛的测定,平均初生重为 16 . 56 公斤,最高达 24 公斤;一月龄平均日增重为 560 克,最高 850 克。

九龙牦牛的体躯高大,尤以中心产区大雪山西侧的高大类系牦牛更为高大。 6 . 5 岁以上的成年公牦牛的体高为 134 . 5 厘米,体重 541 . 3 公斤;母牦牛的体高为 116 . 0 厘米,体重 323 . 4 公斤。以体重相比,中心产区公、母牦牛比主产区、康定六巴乡的牦牛,大 22 . 72 %和 23 . 07 %;比主要分布区木里县的牦牛,大 20 . 62 %和 16 . 08 %;比分布区康定孔玉乡的牦牛大 16 , 68 %和 17.01 % 0 . 5 岁至成年各年龄九龙牦牛的体尺、体重,因地区不同而有差异,以中心产区为优良,其他地区相对小些。

4. 生产性能(返回)

九龙牦牛以肉役兼用为主。其体躯高大;高山草地的水草条件较好,冷季又有少量的补饲,因而母牦牛的泌乳性能也好;产于大雪山东侧的多毛类系,更具有毛,绒产量高的特点.

( 1 )产肉性能

九龙牦牛尚无经过专门肥有后供肉用的。通常供屠宰肉用的是经过暖季草地放牧(不补饲)后,于冬前宰杀的老、弱、病、残、丧失繁殖力和使投力的母、阉牦牛(驮牛);少量的才是壮龄阉牦牛。公牦牛是不予屠宰的,当地称之谓“菩萨牛”,在它丧失配种竞争力后,游走深山老林,自生自灭。

经一般草地放牧,不补饲, 10 月份屠宰测定中等膘情的 8 头成年阉牦牛,宰前平均活重 471 . 2 公斤,平均屠宰率 54 . 6 %,产净肉 217 . 4 公斤,净肉率 46 . l %,肉骨比为 5 . 5 : l ,眼肌面积 88 . 6 平方厘米。又测定公、母牦牛的屠宰率为 57 . 6 %和 56 . 2 %,净肉率为 47 . 9 %和 48 . 5 %,白骨比为 4 . 8 : 1 和 6 : 1 ,眼肌面积为 83 . 7 和 58 . 3 平方厘米。

主产区康定县六巴多的九龙牦牛,其屠宰率,净肉率略高于中心产区的。测定 6 头成年闭牦牛,宰前活重 429 . 18 公斤,屠宰率 54 . 84 %,净肉率 47 . 42 %。在一般分布区康定孔玉乡的测定, 7 头成年阉牦牛的平均活重 365 、 89 公斤,屠宰率为 52 . 48 %,净肉率为 41 . 66 %。

( 2 )产乳性能。

九龙牦牛分娩后的第一个月不挤奶,全由犊牛吮乳。自第二个泌乳月起,开始挤奶。一般每年挤奶 5 个月( 6 ~ 10 月份),一入冬( 11 月)停止挤奶。挤奶季节,每天早上挤一次,白天犊个随母吮乳。经在中心产区对 65 头当年产犊的泌乳母牦牛(当地名为全奶牛)的测定,全泌乳期的产乳量平均为 240 . 4 公斤。对 7 头产犊当年未孕,第二年春后又挤奶的母牦牛(当地名为半奶牛)。的测定,产乳量为全奶牛的 54 %*平均为 130 . 9 公斤。

九龙牦牛的乳脂率, 7 月初在中心产区实测。平均为 5.65 %,半奶牛为 7 . 35 %。比草地型牦牛的乳脂率低 1 个百分点左右。.因地区不同,九龙牦牛的产乳量、酥油率有明显的差异。

九龙牦牛的奶头较紧,放奶速度较慢。经测定,挤压频率每分钟 80 次,每济 1 公斤奶需挤勒 285 次,需时 3 分 34 秒,挤奶流速为 0 . 28 公斤/分,为一般黑白花奶牛挤奶流速的 1 / 12 ~ l / 10

九龙牦牛乳脂率测定 单位:公斤、 %

母牦牛名

年龄

胎次

分娩日期

测定日期

测定日挤奶量

乳脂率

热白

6

2

1979.3

1979.7.1

1.00

7.2

莫珠

7

3

1979.5

1979.7.2

1.35

6.0

哈达尼

6

3

1979.5

1979.7.2

0.75

4.6

帕乡

9

4

1979.5

1979.7.1

1.70

5.6

拉尼主

8

4

1979.3

1979.7.2

1.50

5.0

拉比来

8

4

1979.3

1979.7.1

1.60

6.0

罗罗姆

8

4

1979.4

1979.7.1

1.60

5.8

帕努姆

10

5

1979.3

1979.7.1

1.70

5.0

平均

2--5

8 头

 

1.40

5.60


不同地区九龙牦牛产乳量及酥油率

地区

产乳量

酥油率

全奶

半奶

全奶

半奶

头数

公斤

头数

公斤

头数

%

头数

%

中心产区

65

240.4

7

130.9

76

7.01

* *

主产区

40

178.0

9

85.5

60

7.62

* *

分布区

27

176.0

16

83.2

*

7.66

* *
* * * * *

5.62

*

7.32


九龙牦牛放奶速度测定

测定头数

挤奶次数

平均每头挤奶量

平均每头挤勒次数

每挤 1公斤奶挤勒次数

10

35

1.37公斤

389

285(200--394)

3 )役用性能

九龙牦牛善爬陡坡,翻山越岭,马匹难于翻越的高山,它行走自如,且极度耐劳。驮牛(闭牦牛)在驮载货物到达目的地后,如无草地放牧采食,系柱在街头路边,两三天不饮不食,仍可驮物上路。平时驮运过程中,都是白天行走,晚上放收来食,不给或极少给以补饲。

九龙牦牛驮重 80 ~ 75 公斤(个别体壮的可驮重 150 公斤),日行 20 ~ 25 公里,可连续行走半月至 20 天。不论是冷季、暖季,雨雪、大风,它均可驮载行走。在交通极为不便的横断山脉高山地区,牦牛至今仍是主要的运输工具。

( 4 )产毛性能

九龙牦牛每年 5 ~ 6 月剪毛一次,毛、绒的产量因地区间气候条件不同而差别甚大。其中产于洪坝的〔大雪山东侧),因该地区终年雾罩,少见太阳,相对湿度高达 80 %以上,牦牛的被毛特别紧密厚实,其绒的含量也高,绒、毛各占一半。经测定, 19 头公牦牛,平均每头剪毛、绒 13 . 9 土 2 . 4 公斤,最高达 20 多公斤; 16 头母牦牛,平均每头剪毛、绒 l ? sl 07 公斤。 10 头阉牦牛,平均每头剪毛、绒 4 . 3 士 0 . 9 公斤。洪坝以外中心产区九龙牦牛的毛绒产量少得多,且毛多绒少,但也比其他地区和草地型牦牛的毛绒产量高。测定 28 头公牦牛,平均每头毛绒产量 1 . 9 士 1 . 1 公斤; 17 头阉牦牛,平均为 1 . 3 土 0 . 6 公斤; 72 头母牦牛平均毛绒产量为 0 . 4 土 0 . 3 公斤。主产区康定县六巴乡,在生产过程中大群测定。 449 头阉牦牛,平均每头剪毛(绒) 1.01 公斤; 39 头母牦牛,平均每头剪毛(绒) 0 . 36 公斤。

( 5 )繁殖性能

九龙牦牛,在晚熟的牦牛种群中较为早熟,母牦牛一般为 3 岁配种, 4 岁产犊,但 2 岁配种, 3 岁产犊的,也不乏其数。括 197 头产犊母牦牛的统计, 3 岁产橡的 64 头,占 32.5 %, 4 岁产犊 118 牛.占 59 . 9 %, 5 岁产犊的 12 头,占 6 . l %, 6 岁产犊的 3 头,占 1 . 5 %。其中尤以斜卡、洪坝的母牦牛, 3 岁产犊的比例更高,分别占产犊母牦牛数的 50 %和 43 . 3 %。

九龙牦牛一般是三年两胎,年产一胎约占适龄繁殖母牦牛数的 30 %左右。统计 2149 头适龄繁殖母牦牛(公母比为 1 : 21 ),其中产犊的 1470 头,繁殖率为 68 . 4 %, 6 月龄犊牛成活 1328 头,成活率为 90 . 3 %。九龙牦牛的繁殖成活率为 61 . 8 %。

九龙牦牛的利用年限,公牦牛一般为七、八年; 6 ~ 10 岁为九龙公牦牛配种最旺盛时期,也是竞争力最强时期, 11 岁以后.因失去竞争而离群孤居。母牦牛的利用年限,一般为 10 年,终生产犊 5 ~ 7 头。居优胜序列的优秀公牦牛,一年可配 40 头以上母牦牛.牦牛的寿命,一般为 22 ~ 25 岁.

Copyright@2003 CAAA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畜牧业协会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230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9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