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科普 > 品种介绍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科普 > 品种介绍 >

九龙牦牛

原发表日期:2007-04-18来源:中国养殖网养牛频道

原发表日期:2007-04-18

来源:中国养殖网养牛频道

    

一、产地与分布

    九龙牦牛主要产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九龙县及康定县南部的沙德区,中心产区位于九龙县境内九龙河西之大雪山东西两侧的斜卡和洪坝。邻近丸龙县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木里藏族自治县、盐源县和冕宁县,以及雅安地区的石棉等县均有分布,横断高山区的其他地区及大、小凉山的高山地区也已引进伺牧。

二、生产性能

    1.产肉性能:九龙县农牧局和四川省草原研究所进行的调查,该种牛经一般草地放牧,不补饲,10月份屠宰时达中等膘情。8头成年阉牦牛的平均屠宰率为54.6%(宰前重471.2kg)?,净肉率46.1%(净肉重217.4kg),骨肉比1∶5.5,眼肌面积88.6平方厘米,公、?母牦牛的屠宰率分别为57.6%和56.2%;净肉率分别为47.9%和48.5%;骨肉比分别为1∶4上和1∶6.0;眼叽面积分别为83.7和58.3平方厘米。

    2.泌乳性能:母牦牛自第二个泌乳月开始挤乳,一般每年挤乳5个月(6~10月),入冬(11月)停止挤乳。挤乳季节每天早上挤取一次。产乳量随牧草生长季节而变化,七八月牧草丰盛、质高,产乳量亦高,分别占全年产乳量的22%和25%左右。据对72头母牦?牛测定,泌乳期产乳量平均为346.9±132kg。乳脂率因季节不同而异,6~7月份为5%~6.5%,8~10月份可达7.5%以上。母牦牛当年未孕,第二年春后叉可挤乳,其产乳量为头年的2/3左右,乳脂率提高30%左右。

    3.役用性能:九龙牦牛善爬陡坡,翻山越岭极度耐劳。驮牛(阉牦牛)在驮载物资到达目的地后,如无放牧地放牧采食,两三天不饮不食,仍可驮物上路。一般每头可驮载60~75kg,?个别体壮的可驮重150kg,日行20~25km,连续驮运半月至20d。

    4.产毛性能:九龙牦牛每年五六月份剪毛一次。毛的产量因地区间的小气候不同,差别甚大。洪坝地区,终年雾罩,少见太阳,相对湿度高达80形以上,牦牛的被毛特别紧密厚实,其绒和毛的比例各半。据测定,19头公牦牛的产毛量平均为13.9±2.4kg;10 头阉牦牛为1.3±0.9吨;16头母牦牛为1.8±0.7kg。洪坝以外地区的九龙牦牛的绒毛之?比是毛多而绒少。28头公牦牛平均产毛量为1.O±1.1kg;17头阉牦牛为1.3±0.6kg;?72头母牦牛为0.4±0.3kg。公牦牛的产毛量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母牦牛3~5岁间产毛量最高;阉牦牛的年龄?变化对产毛量的影响较小。

三、繁殖性能

    母牦牛一般2~3岁初配,6~12岁繁殖力最强,17~18岁丧失繁殖能力。2岁配种、?3岁初产的母牦牛占初产母牦牛数的32.5%,3岁配种、4岁初产占总数的59.9%,5岁和6岁初产者分别为6.1%和1.5%。一般是三年两胎。据统计,2149头母牦牛,繁殖率为68.4%,繁殖成活率为61.8%。

    九龙牦牛季节性发情,每年7月份进入发情季节,8月份是配种旺季,10月份底结束发情配种。性周期为h~20d左右,发情持续期一般是8~24h,有10为~20另的母牦牛可出现孕后发情。妊娠期约为9个月,翌年3月份开始产犊,5月份为产犊旺季,6月底结束产犊。

    公牦牛4~5岁正式留种使用,6~10岁是配种最旺时期,使用年限一般为8年。一?头壮龄公牦牛在一个配种季节可配30~50头母牦牛。

四、适应性能

    九龙牦牛适应高山峡谷,气候湿润,以杂类草为主的高山灌丛草场。食性有异,喜食珠芽寥、人参果、马先蒿、香清和锡金岩黄耆等杂类草。近年来,九龙牦牛被引至凉山彝族自治州金阳等县高山草场,生长发育良好,繁殖正常,但被引至以禾本科和莎草科牧草为主的开阔草地,生长发育稍差。

五、评价与展望

    九龙牦牛是当地藏族人民经过一个多世纪采用较为严格的选择、自群繁育和“竞争性选配”,在横断山脉北段高山区的自然经济和丰盛的水草、较好的饲牧管理条件下,形成的一个具有共同来源、体型外貌较为一致、内部结构比较完整、遗传性较为稳定、体格硕大、肉用性能良好、毛绒产量较高的地方良种。1979年秋,根据九?龙牦牛等级鉴定标准,对主要产区近7000头公、母牦牛进行了普查,初步鉴定出一等以上公牦牛4头(占26.6%),母牦牛285头(占30.8%),为开展本品种选育奠定了基础,目前,为克服有“见公就留”的现象,急需建立九龙牦牛繁殖场,进行有组织、有目标、有方向、有计划的系统选育,提高早熟性、日增重和加宽加大?体型,进一步提高产肉及产绒毛性能,使其成为保持良好的放牧性能、肉用及绒肉兼用型牦牛的育成品种。

Copyright@2003 CAAA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畜牧业协会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230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9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