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科普 > 品种介绍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科普 > 品种介绍 >

杂交育种:把“中国牛”国际化

原发表日期:2007-09-06来源:糖酒快讯

原发表日期:2007-09-06

来源:糖酒快讯

记“肉牛杂种优势利用与规模化养殖技术体系产业化示范”课题组 记者:杨朝晖 课题描述:肉牛杂种优势利用与规模化养殖技术体系产业化示范 点评专家:张英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师守?(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30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这是多少代中国农民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而这“一头牛”,又让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遗传育种研究室主任许尚忠和他的课题组牵肠挂肚了几十年。 他说:“我这一生在努力做两件事,一件是让外国的牛中国化,一件是让中国的牛国际化。”第一件事,许尚忠早在2001年就已经做到了,他成功完成了西门塔尔牛和本地黄牛的杂交选育,育成了中国西门塔尔牛新品种,并于2003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第二件事,今天也已卓有成效,但许尚忠仍然表示,他这辈子一定要把中国黄牛做成世界名牌牛种,确立中国黄牛在国际上的地位。 种、育:筛选扩繁好黄牛 在肉牛育种研究过程中,他们采用了重点保护加选育提高的策略,即在国家制定的保种方案的基础上,选育新的肉用品系参加市场竞争,开展杂种优势持续利用技术研究。 课题组首先对引进的优良肉牛原种西门塔尔、利木赞和地方黄牛良种鲁西牛、渤海黑牛进行普查登记。在山东陵县、高密、禹城、齐河、鄄城、梁山、曹县、郓城、巨野及河南省唐河县建立10个试验示范县和高青1个推广示范县。对试验示范、推广县市拥有的58.64万头可繁母牛进行了普查。在登记过程中普遍应用肉牛线性评分方法,对肉用牛的体形外貌给予数量化的生物学评价,并根据体形外貌对基础牛群作出个体选配计划。 通过分析他们发现,现行的育种方案中各选择组的公母牛使用年限不合理,育种成效不甚理想,全群平均世代间隔7.270年,投入产出比为1∶5.76,改进余地很大。根据分析结果,课题组得到一个更加理想的育种方案。此方案与现行育种方案相比,综合遗传进展、育种产出和育种效益分别提高30.86%、35.08%和41.24%,世代间隔为5.143年,投入产出比为1∶8.13。 在陵县、禹城核心试验区除了对母牛进行良种登记外,课题组重点普及冷配改良技术,提高母牛繁育率,肉牛良种改良面已由项目实施前的86.55%提高到90.30%,母牛繁殖成活率达到了80.21%。 课题组在示范区应用人工授精技术对黄牛进行改良和推广高效杂交组合技术,使良种示范应用面达到67%,母牛繁殖成活率73.4%。 在攻关前期,课题组重点进行原种及地方良种牛的提纯复壮与选育,不同杂交组合的肥育实验,筛选出了适合不同地区条件的肉牛优良杂交组合;后期,他们在已建立的核心群基础上,利用肉牛超声波活体测膘、DNA遗传标记辅助选择和MOET育种技术,加快培育具有地方特色、性状稳定的地方黄牛肉用新品系,利用胚胎生物工程配套技术强化制种能力和供种能力,进行不同杂交组合的肉用性能测定,筛选出了适合不同地区条件的肉牛优良杂交组合。专家点评:师守? 课题组应用肉牛线性评分、种牛的性能测定及遗传评定技术和分子遗传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在本品种选育和杂交优势利用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建立了鲁西黄牛新品系育种核心群,育种核心群规模达到278头。他们通过配套技术的组装和推广,使示范区育肥肉牛22月龄宰前活重达到491kg,屠宰率57.3%,净肉率46.1%,杂交犊牛6月龄体重171kg,10月龄体重285kg。5年共出栏肉牛110万头,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达到20世纪末国际先进水平。母牛繁殖成活率达到了80.21%,肉牛全程死亡率仅为2.04%,技术覆盖面100%。同时,他们应用人工授精技术等对黄牛进行改良和推广高效杂交组合技术,项目示范区良种覆盖面达到67%。 料、药:两大组合保健康 营养因素对肉牛消化吸收功能及吸收机理影响研究和肉用犊牛蛋白需要量研究,是课题组在精料配方研究方面的重点。 他们在对“九五”期间研究获得的能量、蛋白质适宜供给量和典型配方库等成果进行大面积推广的基础上,针对杂种肉牛的营养需要特点、项目区特定的饲料资源条件和饲养管理模式,重点对肉牛营养方面的肉牛氨基酸过瘤胃保护技术及供给量模型、微量元素适宜供给量及代谢规律、非营养性添加剂瘤胃调控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攻关研究。 同时,他们从微生态酸化剂和防霉抗氧化等几个方面研究了青贮添加剂应用技术,围绕玉米全株青贮过程和使用期间的营养价值保存率和二次发酵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对青贮饲料的品质进行综合评定的基础上,筛选出了最佳添加剂,确定了最佳添加量。 课题组对规模牛场的疾病进行了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并进行了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研究。 在禹城市的三个乡镇调查肉牛5172头,在陵县的三个乡镇调查肉牛4867头,在齐河县的两个乡镇调查肉牛3679头,共计13718头,按2%随机抽取274头进行血清学分析,共检查了猝死病、“W”病、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犊牛大肠杆菌病、疥癣病、焦虫病、牛流行性感冒等8种肉牛常见疫病,同时探明了肉牛疾病的发生状况,开辟了用微生态制剂预防育肥牛腹泻病的新途径。 他们已基本研制成功了口蹄疫间接血凝快速诊断试剂盒,实现了规模牛场及示范基地牛群疫病的快速诊断,使肉牛全程死亡率降低了1个百分点,核心试验区肉牛繁殖成活率达到了80.21%。采用间接血凝方法制成的“W”病“O”型试剂,可准确诊断牛“W”病,该试剂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简便、快速等优点,通过应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课题组同时探明了肉牛疾病的发生状况,研制的微生物饲料添加剂获国家专利,在肉牛示范场及辐射区进行了广泛的推广应用,对防治腹泻病、促进肉牛生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舍、肉:规模饲养育肥快 建造省钱又舒适的规模牛舍,是许尚忠又一心愿,让黄牛拥有美丽的大理石花纹是他创中国品牌黄牛的一个基本要求。 如今,这些在课题的示范区都已经成为现实。项目组将配合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技术、饲草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全价颗粒饲料饲喂技术和牛肉科学加工、贮存技术有机结合,对重点肉牛育肥场的人员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其技术水平,推行肉牛标准化饲养,使其起到模范示范带头作用,然后再在示范区其它肉牛育肥场、肉牛养殖小区和屠宰场推广应用,逐步提高整个项目区的肉牛生产技术水平。 在项目实施期间,7个基地县市年均玉米秸青贮1375.6公顷,玉米带穗青贮403.4公顷;种植各种优质牧草(苜蓿、冬牧70、甜高粱、串叶松香草)1445.8公顷;200头以上大型牛场由项目实施前的18个增加到36个,20头以上的养牛专业户由2440个增加到4698个。专家点评:张英汉 课题组利用超声波活体测膘技术对牛肉大理石花纹、背膘厚等指标进行活体测定评估,提高了选种的准确性。他们筛选出适合胶东地区的皮西本利西本三元杂交组合和鲁西、鲁西南等地区的西利本、夏利本杂交组合,并开展了改善牛肉风味的中草药添加剂利用技术,优化和完善了高档牛肉生产技术,在配套组装系列加工技术后,形成和完善了优质肉牛养殖技术规范,制定了有效的牛病治疗和防疫体系,各项技术配套合理。

Copyright@2003 CAAA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畜牧业协会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230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9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