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科普 > 品种介绍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科普 > 品种介绍 >

35年育出辽宁白牛 打破了肉牛产业发展瓶颈[图]

原发表日期:2010-07-14来源:东北新闻网

原发表日期:2010-07-14

来源:东北新闻网


“ 辽育白牛 ” 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 辽育白牛 ” 凝聚着 30 多年来我省几代畜牧科研人员的心血。

核心提示

  养殖业中一度 “ 拿来主义 ” 盛行,一味地从国外引进种公牛,专家认为,这种做法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没有属于自己的优势品种,肉牛产业怎能挺起腰杆、摆脱 “ 受制于人 ” 的窘境 ?

  不久前,我省自主培育的第一个专门化肉牛品种 ——“ 辽育白牛 ” 获得成功,为消除此类隐忧带了一个好头。

  随着 “ 辽育白牛 ” 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并由农业部正式予以公布,这一新品种为我国的肉牛业注入了优秀的 “ 辽宁基因 ” 。

“ 辽育白牛 ” 通过国家审定

“ 辽育白牛 ” 是我省自主培育的第一个专门化肉牛品种。

  许多人也许从未听过 “ 辽育白牛 ” 这个名字,但对 “ 黄牛改良 ” 却有些印象,知道那是从上世纪 70 年代开始应用杂交技术将本地役用黄牛向肉用方向改良的一种做法。其实, “ 辽育白牛 ” 的培育,也是在 1974 年与我省 “ 黄牛改良 ” 工作同时开始的。

  去年 11 月, “ 辽育白牛 ” 通过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的审定,标志着 “ 辽育白牛 ” 培育成功。为了这一天,我省几代畜牧科研人员付出了 35 年的辛勤汗水。

  自开展黄牛改良工作以来,我国就开始从国外引进优良的种公牛。起初是从欧洲引进,后来欧洲发生疯牛病,又改为从北美引进,北美也发生疯牛病后 , 又改为从澳大利亚引进。

  引进种公牛,既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还要受政治、经贸、疫病等多种因素制约,无论其中哪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引进工作,进而影响到杂交工作的开展。即使没有以上问题,输出国往往也不会把质量最好的种牛卖给我们,因此,单纯依靠引种,肉牛业必将永远受制于人。

  此外,如果进行无目的的杂交,牛群将丧失原品种的优良品质,基因型逐渐进入混乱状态,杂交再利用工作便十分困难。

  正因为如此, “ 培育中国人自己的肉牛品种 ” 成了我省牛育种中心追求的最高工作目标。经过多年改良努力后,从 2000 年开始,省牛育种中心以高代杂交牛为基础,组织省内 5 个育种基点县的畜牧技术推广站开展了 “ 辽育白牛 ” 新品种系统选育工作, 5 个育种基点县分别是昌图县、开原市、黑山县、凤城市和宽甸满族自治县。

咱自个儿的牛 好在哪

“‘ 辽育白牛 ' 是咱自个儿的牛。 ” 7 月 9 日,黑山县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蔡永清接受采访时自豪地对记者说。

  黑山县号称 “ 辽宁畜牧生产第一大县 ” ,也是农业部认定的 “ 辽育白牛 ” 生产基地县,该县的肉牛养殖户没有不认 “ 辽育白牛 ” 的。据养殖户反映,过去当地养的牛都是小黄牛,如今却是遍地白牛了。 “ 过去的黄牛,成年母牛也就三四百斤,腿贼细,小脑袋大犄角,两三岁后才能发情配种,哪比得上现在的白牛, 11 个月就能配种了。 ”

  据了解,我省在培育 “ 辽育白牛 ” 的过程中只选用了两个品种,公牛是从国外引进的夏洛莱牛,母牛是我省的本地黄牛,属于简单杂交育种,整合了夏洛莱肉牛体型大、肉用性能好、生长速度快和地方黄牛耐粗饲、适应性强、肉质好、难产率低等多项优点,成功地培育出了 “ 辽育白牛 ” 这个专门化肉牛新品种。

  黑山县胡家镇孤家村的金向元今年 53 岁,他家养了 20 多年的牛: “ 我喜欢牛,记得在 1996 年前后,我们这儿几乎家家都养牛,我们家养牛也从一两头发展成了一大群,最多时家里养了 35 头牛,院子里都快装不下了 ……”

  牛的销路如何 ? 这一点金向元根本不担心,因为他养的牛几乎都是 “ 辽育白牛 ” 。如果家里母牛产下的是公犊,就用来育肥,长成后卖给县里的肉牛深加工企业 ; 如果产下的是母犊,不等他张罗,很快就会被南边来的 “ 老客 ” 高价收走。

  为 辽育白牛 排遗传家谱

“ 辽育白牛 ” 是利用现有品种,通过有目的的杂交培育而成的。其培育过程先后经历了杂交创新阶段、横交固定自群繁育阶段和扩群提高阶段。

  我省是全国引进和饲养夏洛莱公牛最多的省份,引进和饲养的夏洛莱种公牛数量约占全国的 1/4 。为培育 “ 辽育白牛 ” ,在 1974 年至 1999 年期间,也就是在培育 “ 辽育白牛 ” 的杂交创新阶段,我省先后分 6 批从国外共引进了 89 头原种夏洛莱公牛。

  黑山县胡家镇孤家村的村民卢炳仁年轻时当过生产队的兽医。 1976 年,他在县畜牧技术推广站的帮助下,开展了 “ 牛人工输精 ” 服务项目,夏洛莱种公牛和本地黄母牛之间通过人工输精的方法,杂交生产后代。

  杂交肉牛显示出了极佳的生产性能,很快就得到了养殖户的认可,卢炳仁为牛人工输精的业务很红火,致富后盖起了 14 间大瓦房, 3 个儿子都娶上了媳妇。

  选育基点县进行肉牛新品种改良,不仅帮助广大肉牛养殖户脱贫致富,也为 “ 辽育白牛 ” 的成功选育奠定了基础。

  在黑山县,经常可以看到戴耳标的白牛。省牛育种中心的科研人员告诉记者,这些牛虽然分散养在不同的地区,但它们的基因遗传关系都能在省牛育种中心的电脑上查到,科研人员已经为它们排列了序列明晰的遗传 “ 家谱 ” 。

  据统计, 1999 年昌图、黑山等 5 个选育基点县共有夏杂牛 23.5 万头,其中:夏杂一代占 2.1% ,二代占 10.3% ,三代占 49.8% ,四代占 31.6% ,五代占 6.2% 。夏杂四代牛群外貌整齐,体型大,多数牛全身被毛为草白色,少数为草黄色,体躯宽广,尻倾斜的缺陷得到了纠正,生长发育速度和产肉量等性能显著提高,基本上完成了役用型向肉用型的转变,牛群中还出现了大量的优秀个体。

  在此基础上, “ 辽育白牛 ” 的培育进入了横交固定自群繁育阶段。省牛育种中心组织各基点县的科技人员选择系祖公牛,开展母牛登记,确定并培育横交用公牛。从 2000 年开始,对二代基础母牛停止级进杂交,全部采用横交用公牛冻精配种。到 2001 年末,横交一代犊牛开始陆续出生。到 2003 年, “ 辽育白牛 ” 选育进入到扩群提高阶段。

  打破肉牛产业发展瓶颈

“ 辽育白牛 ” 身上集中了育种母牛和育种公牛的优点,却又与它们有着明显的不同。

“ 辽育白牛 ” 与育种母牛 —— 本地黄牛有着明显的区别: “ 辽育白牛 ” 呈白色,个头大,而本地黄牛则呈黄色,个头小。尤其是 “ 辽育白牛 ” 的肉用性能远高于育种用母牛。过去农民常说 “ 有千斤猪没有千斤牛 ” , “ 辽育白牛 ” 的成功培育使 “ 千斤牛 ” 不再稀奇。

“ 辽育白牛 ” 与育种公牛 —— 夏洛莱牛相比,公牛毛色偏纯白,头较狭长,面部较平,额毛长,少数有卷曲,体躯较长,尻部肌肉丰满程度稍差 ;“ 辽育白牛 ” 母牛头较清秀,口鼻阔大,四肢稍细。 “ 辽育白牛 ” 在耐粗饲、适应性、繁殖力、抗病力等方面明显优于夏洛莱牛。

“ 辽育白牛 ” 种公牛在改良肉牛群中具备一定的竞争力,可以代替从澳洲引进的夏洛莱种公牛,打破了几十年来种公牛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同时 “ 辽育白牛 ” 也为肉牛产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

  目前,我国的肉牛群主要是杂种牛的集合体,不同品种、改良代次、年龄、饲养方法的牛,难以生产出规格化的高附加值产品,这成为制约我国肉牛产业化发展的一个瓶颈。

  如何突破这一瓶颈 ? 我省绿丰屠宰场、绿源肉业等肉牛屠宰龙头企业已借助 “ 辽育白牛 ” 的技术优势,迈出了打响 “ 辽育白牛 ” 品牌的第一步。辽宁绿源肉业有限公司已向农业部申报了 “ 辽育白牛 ” 新品种繁育及高档肉牛开发的 “ 星火计划 ” 项目,并在黑山县建立了专门繁殖和饲养 “ 辽育白牛 ” 的养殖基地和养殖合作社。如此,就可以生产出整齐一致的 “ 辽育白牛 ” 及其杂交肉牛牛源,再采用标准的育肥方式,可以生产出中高档 “ 辽育白牛 ” 品牌牛肉。

 

 

Copyright@2003 CAAA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畜牧业协会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230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9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