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湘中黑牛“牛”起来
原发表日期:2011-08-26
来源:湖南日报
熊清泉谈“湘中黑牛”
编者按
就如何做大“湘中黑牛”,使之成为我省农业的一大优势产业,原省委书记熊清泉同志作过多次调研,并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建议。熊清泉同志还特地将湖南省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副主任李云才撰写的《“湘中黑牛”颂》一文推荐给本报。现将熊清泉同志的建议摘录如下。
《“湘中黑牛”颂》,这篇文章写得很好,充分肯定了“湘中黑牛”的地位。我是双峰人,也一直很关注“湘中黑牛”的发展。牛为六畜之首。新西兰引种的安格斯肉牛与本地牛杂交落户娄底,经过七八年改造,“湘中黑牛”已成为湖南肉牛的一个品牌与一块名牌,令人十分高兴。
娄底市委、市政府很想将“湘中黑牛”做大成为本地农业的一大优势产业。娄底市领导嘱托我画一条“湘中黑牛”,帮助宣传“湘中黑牛”,扩大其影响,助推“湘中黑牛”发展壮大。我没有画好,但我觉得我的“湘中黑牛”照片照得蛮好,膘肥体壮,人见人爱。
娄底发展“湘中黑牛”,有基础,有潜力,“钱”景喜人。就如何发展“湘中黑牛”,我多次到双峰等地调研,最近我还专门到双峰县甘棠镇阳春优质肉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了调查。该镇加入养牛合作社709户,养“湘中黑牛”1000多头。双峰荷叶镇党委书记李增名介绍,娄底可利用过去的“学农基地”来发展“湘中黑牛”。娄底市大概有闲置的学农基地上百个,可以利用起来作为“湘中黑牛”配种、防疫、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发展基地,并链接公司和农户,形成一种发展模式。荷叶镇先行先试已初见成效。
发展“湘中黑牛”,的确是一篇大文章,做好不容易,但大有做头。做大做强“湘中黑牛”,李云才在他的文章中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也讲到了点子上,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项目扶持与产业化经营,以先进的科技手段为先导,以打造优质品牌为突破口,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为依托,以标准化规模养殖为载体,集中力量,逐步建立科研、育种、生产、屠宰加工与销售、饲料供应、疫病防控与技术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全力构建起现代养殖产业体系、科技服务体系、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和市场营销体系。
如果能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湘中黑牛”不可能发展不起来。让我们共同努力,把“湘中黑牛”作为湖南一大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使其称雄世界。
“湘中黑牛”颂
李云才
十二生肖中有牛,古老的农耕文化中牛为六畜之首,现代市场经济中更离不开“牛”市。牛已成为一个既古老又现代、既物质又精神、既具体又抽象、既感性又让人感悟的“力量载体”。而“湘中黑牛”更是通过创新而“浓缩”的牛精华。
品种之“牛”
从野牛的驯化距今已有7000年历史,所形成的传统品种多为力用。我省本地饲养的牛一般为黄牛和水牛。黄牛因其个体矮小,生长期长,成年牛体重仅约200公斤左右;而水牛肉质不佳。因此,本地传统品种牛肉用开发价值不明显。
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肉牛消费需求,湘中娄底以本地黄牛为母本,以新西兰纯种黑色安格斯公牛为父本,即通过导入黑安格斯牛血缘,采用杂交创新、扩繁固定和自群繁育的开放式育种方式,对本地黄牛和安本杂种群进行改良,使其具有“双亲”优势——湘中黑牛。
我国南方地区多为山地丘陵地,且气候以湿热条件为主。新西兰境内也多山,山地和丘陵占到国土面积的75%以上,安格斯公牛作为其主要牛品种之一,能较好地适应其生存环境。作为本地黄牛和安格斯黑牛的改良品种,“湘中黑牛”既继承了安格斯牛的早熟易配、性能温和、易管理、生长快、个体大、体质紧凑、结实、易放牧、肌肉大理石纹明显等优点,又继承了本地牛肉质好、耐粗饲、耐湿热、抗虫蜱、适应力强等诸多特点,因此,适应广泛,爬坡能力强,适合于南方地区放牧和饲养。
通过10多年的努力,“湘中黑牛”的品种特性已基本得到固定,群体不断扩大,其存栏黑牛已达到数万头,能繁母牛2万头以上。
品质之“牛”
与传统的本地黄牛比,“湘中黑牛”除适应性强以外,还具有以下几大品质特征:
体型大:“湘中黑牛”成年公牛体高140厘米,比本地黄牛高出15至20厘米;其胸围200厘米,超出本地黄牛45厘米左右。
体重重:“湘中黑牛”比本地黄牛要重,成年公牛体重可达700公斤,而成年的本地黄牛体重仅约200公斤左右。
增重快:在相同饲养条件下,本地黄牛育肥日增重大概在0.5千克左右,而“湘中黑牛”育肥速度更快,其育肥日增重可达1.05千克,快了1倍。
产肉性能好:“湘中黑牛”24月龄育肥公牛屠宰率53%至54%,净肉率42%至43%;26月龄阉公牛强度育肥公牛屠宰率58%,净肉率45%。
肉质优良:“湘中黑牛”经阉割育肥,可生产A3级高档雪花牛肉,很有竞争力,可打入国际市场,其肉油脂含量低、肉质鲜嫩、蛋白质含量高,且高档部位肉占活重的比例高。
安全之“牛”
“听音乐喝啤酒”的神户牛肉少则一两千元1公斤,多则三五千元1公斤,吃日本神户牛肉成为名副其实的奢侈品,让人们“望牛莫及”。但日本牛最近受到了核污染。欧美牛的“疯牛病”,也使人们“谈牛色变”。受疯牛病危害的不仅是牛,人若食用了被污染了的牛肉、牛脊髓等,也有可能染上致命的新型克-雅氏症。患者脑部会出现海绵状空洞,先是表现为焦躁不安,后导致记忆丧失,身体功能失调,最终精神错乱甚至死亡。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疯牛病爆发流行,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扩散到了欧洲、美洲和亚洲的几十个国家。专家普遍认为,“疯牛病”起源于羊痒病,是给牛喂了含有羊痒病因子的反刍动物蛋白饲料所致。加上近期国内“三聚氰胺”奶粉、滥用食品添加剂事件时有发生,人们对食品安全空前关注。
“湘中黑牛”的开发和饲养,在源头上确保了牛肉的质量。“湘中黑牛”以人工放牧为主,通过开辟人工牧场,种植牧草,攫取纯天然的有机原料,避免了饲料添加剂带来的污染,并增加其抗疫性,从而从源头上确保了“湘中黑牛”的品质,有效地达到肉牛的健康、绿色、有机的要求。
财富之“牛”
结合当地肉牛养殖特点,通过“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式农业,帮助农民增收。通过经济条件较好农户建立存栏50至100头左右的肉牛养殖企业(养牛场),与周边农户签订能繁母牛养殖及犊牛回收协议,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肉牛生产,这既带动了大面积的肉牛发展,也降低了规模养殖的资金压力和养殖风险。
据试验,农户饲养一头“湘中黑牛”,日均增重比本地黄牛增加316克,饲养20至24个月可以达到国际标准出栏体重500千克左右,每头“湘中黑牛”比本地牛增收1000至2000元。娄底市已涌现出一批养殖规模在30至5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收到了示范带动农民增收的明显效果。
眼光之“牛”
为开发“湘中黑牛”,娄底市非常重视科研开发、产业扶持、技术推广、政策支持,依托龙头企业和肉牛产业市场优势,把“湘中黑牛”培育成为名副其实的优良肉牛品种,从而把品种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早在2001年,娄底市政府就出台了《关于加快全市草食牲畜业发展的意见》,致力于开发“湘中黑牛”,并建立了肉牛产业发展基金,此后并不断增加。涟源市政府从2004年开始,每年投入200万元,加大对“湘中黑牛”能繁母牛、杂交犊牛及品改员进行补贴;同时,整合农业、畜牧、扶贫、水利、国土、能源等部门的项目资金2000余万元,发展小规模“湘中黑牛”养殖户1万余户。“湘中黑牛” 已形成从研发、生产、 加工到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
该产业的发展更是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注。徐明华副省长指示省畜牧水产局对“湘中黑牛”进行专题调研,根据调研情况,明确了娄(娄底)邵(邵阳)怀(怀化)为肉牛发展优势产业带,省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肉牛发展资金给予重点支持。从培育新品种到形成新产业,10余年不变。
潜力之“牛”
肉牛业作为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迅速,产量一直稳中有升,对于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及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消费者对于牛肉特别是高档牛肉的需求与日俱增。目前我国年人均肉类占有量已达48千克左右,人均年肉类消费达到440元,毫无疑问是全世界最大的肉类市场。
肉牛养殖是畜牧业中产业链最长、最具潜力的市场,主要环节有:良种繁育、犊牛饲喂、育肥、屠宰加工、深加工、内外销售等。对各环节的效益进行推算,分别为养殖占2%至5%、屠宰占15%至40%、加工占5%至20%、流通占10%至20%。如果全省每年出栏500万头“湘中黑牛”,其产业链年产值将达到数百亿元。
“湘中黑牛”以其高品质、绿色无污染等特点备受消费者推崇。2007年,“湘中黑牛牌”系列被评为全省唯一向北京奥组委推荐的品牌牛肉。以“湘中黑牛”的品牌价值,其价格可比一般牛肉高出百分之几十甚至几倍。
为大力促进肉牛产业,应坚持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项目扶持、产业化经营的思路发展“湘中黑牛”产业。要以先进的科技手段为先导,以突出地方特色、打造优质品牌为突破口,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为依托,以标准化规模养殖为载体,集中科研力量与财力,逐步建立起“湘中黑牛”科研、育种、生产、屠宰加工与销售、饲料供应、疫病防控与技术服务各环节既分工明细、又有机结合的完整产业链,全力构建起现代养殖产业体系、科技服务体系、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和市场营销体系,实现“湘中黑牛”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品格之“牛”
牛背上牧童的笛声,总能勾起人们对田园牧歌生活的无限向往。但对牛赞誉最多的还是其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精神。唐代刘叉《代牛言》云:“渴饮颍水流,饿喘吴门月。黄金如可种,我力终不竭。”宋代梅尧臣的《耕牛》诗云:“破领耕不休,何暇顾羸犊。夜归喘明月,朝出穿深谷。力虽穷田畴,肠未饱刍菽。秋收风雪时,又向寒坡牧。”王安石也有一首诗作赞耕牛:“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自无一毛利,主有千箱实。”南宋宰相李纲有《病牛》一诗:“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将牛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描写得淋漓尽致。今天,每一位执政者应该像臧克家所说的那样,“不待扬鞭自奋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更应该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俯首甘为孺子牛”,鞠躬尽瘁,甘做服务人民大众的牛。
据文献记载,华夏民族的始祖炎帝即是“人身牛首”,这足以说明牛在我国先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湘中黑牛”传承了数千年的农耕文化,又融合了众多现代科技元素。发展肉牛产业既有利于助农增收,又能很好地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较为适合我省农业发展结构优化的要求以及改善我国广大城乡居民膳食的需求。肉牛产业的发展需要各方面的支持,更需要有牛一样的勤恳、勤奋、埋头苦干的精神。
(作者为湖南省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副主任)
期待“惊险一跃”
孙振华
提起我省的优质肉牛,除传统的“湘西黄牛”、“滨湖水牛”外,具有杂交优势的“湘中黑牛”已成为一个不能不提的高端品种。凭着其生长速度、品种质量、养殖效益,“湘中黑牛”很有可能一跃成为肉牛中的后起之秀。
经过近年发展,娄底已拥有全国最大的安格斯种牛场和安格斯杂交黑牛群,存栏达4万多头;娄底已成为江南肉牛养殖较为成功的地区。尽管如此,“湘中黑牛”要后来居上,目前还只是一种“可能”。“湘中黑牛”还基本上停留在“听上去很美”的阶段。在长沙、甚至其出产地娄底,超市生鲜柜还难觅“湘中黑牛”肉的身影,目前还只能作普通牛肉直供餐馆和农贸市场。
已发展达七八年之久的“湘中黑牛”,从产品到市场的“惊险一跃”为何缺乏令人兴奋的表现?
关键还是养殖规模跟不上。与山东、河南这些肉牛养殖大省一个养殖企业动辄好几千上万头存栏比,“湘中黑牛”养殖可以说还处在小打小闹阶段,规模化养殖程度较低,大多是一家几头牛分散养殖。
理想的肉牛养殖模式,应该是母牛与牛犊由农户放养,牛犊养育到一定阶段后交龙头企业集中育肥上市。这样,既能缩短养殖周期,又能确保肉牛的品质,还有利于打响品牌。而目前娄底最缺乏的便是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
肉牛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资料显示,人均GDP过1000美元后,牛肉消费量将不断扩大。近年我国牛肉消费量在持续增加,年消费量接近600万吨。然而,与发达国家比,我国牛肉消费还有很大差距;就是与饮食习惯相同的日本、韩国比,我国人均牛肉消费也有较大的差距。可以预计,随着人们收入增长与对膳食质量的重视,牛肉消费量将愈来愈大。
而类似“湘中黑牛”这样的高档牛肉,更是“钱”景灿烂。在长沙麦德龙超市,国产科尔沁牛肉,每公斤标价53.6至78.6元不等;国产安格斯牛肉,每公斤达39至75.5元不等。但几乎没有人嫌贵,消费者趋之若鹜。2010年我国高档牛肉消耗量为15万吨,比2009年增长25%。目前,高档牛肉消费已风靡我国大城市,在高档餐饮场所,已成为招待客人的体面食品。
让“湘中黑牛”“牛”起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不可或缺。养殖龙头企业需要扶持。每头高档肉牛仅在育肥阶段,就需要投入2.5万元;一个1万头的育肥场,投入之大一目了然,而目前活牛却不能用来作贷款抵押物。母牛养殖的农户同样需要扶持。应该像补贴能繁母猪一样,补贴母牛养殖农户。
唱响“湘中黑牛”品牌也是当务之急。“湘中黑牛”要实现从产品到市场的“惊险一跃”,必须打响品牌,否则高档牛肉永远只能作普通牛肉销售,也难以走出娄底、湖南,更难以端上全国千家万户的餐桌。打响“湘中黑牛”品牌,主要依靠龙头企业的市场化运作,但政府也不是无所作为,可以效仿澳大利亚政府统一到全球推广本国畜牧产品的做法,将娄底生产的所有“湘中黑牛”肉,以统一品牌,对外展示、推介与销售。
要迅速扩大“湘中黑牛”的规模,还须加快建立科学的冷配繁育体系建设。只有繁殖速度加快了,才能快速扩大“湘中黑牛”的群体规模。
我省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省。但这种大,不少还是“家门口”的大、比较效益低的大,受到全国消费者追捧、如雷贯耳的高端农产品仍然鲜见。有朝一日,“湘中黑牛”肉能与日本和牛肉、秦宝雪花牛肉、大连雪龙牛肉等高端牛肉一同受到消费者追捧,那该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