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数量锐减品种严重退化 茶陵黄牛亟待保护与开发
原发表日期:2012-11-26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作者:谭年生段小明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黄牛以其独特的品质享誉省内外。但因在其产品宣传、加工包装、生产规模、打造品牌等方面一直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致使茶陵黄牛发展缓慢。日前,笔者带着茶陵黄牛究竟能否发展为茶陵县的主导产业,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农民致富的新途径这一问题,深入到10多个乡村,调查走访了部分养殖户。 草场资源和品牌优势奠定了茶陵黄牛养殖基础 据了解,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后,茶陵黄牛存栏量达10万头以上,足以显示黄牛产业的发展优势。 资源优势茶陵县多为半山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草场资源丰富,全县拥有草山可利用面积96万亩。丰富的草场资源既是发展黄牛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也是发展黄牛产业的坚实基础。 品牌优势茶陵黄牛经过长期的自然选育和人工选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品系。天然草场、适宜的气候、传统的放养造就了茶陵黄牛肉质柔软、味道鲜美、风味独特、营养丰富。2011年3月,茶陵黄牛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地理标志认证,注册了“茶陵黄牛”商标,这是黄牛产业发展的品牌优势。 技术优势近年来,茶陵县培养了一大批经纪人,造就了一支技术过硬的兽医队伍,有一大批在诊疗、去势、饲养、相牛、评估等方面的“土专家”,形成了一套适合茶陵黄牛的养殖技术。 养殖量锐减品种严重退化茶陵黄牛产业发展令人堪忧 笔者经多方调查和现场走访发现,目前茶陵黄牛产业发展现状令人堪忧。 养殖量锐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茶陵县黄牛存栏量不足1.5万头,仅占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后的15%左右。过去黄牛养殖量大的几个山区乡镇,因天然林被砍伐等原因,已看不到昔日成群的黄牛,出现了很多黄牛养殖空白村和组。全县几乎没有黄牛存栏1000头的乡、500头的村、200头的组、50头的户,就是养殖量在10头以上的户也寥寥无几。照此下去,茶陵黄牛会成为“稀有动物”。 品种严重退化目前,茶陵黄牛生长环境相对封闭,品种长期得不到优化,近亲繁殖致使茶陵黄牛品种退化。茶陵黄牛与优良品系的黄牛相比,个体要小30%~40%,生长速度要慢1年~1.5年,出肉率要低10%~15%。 草地资源萎缩长期以来,一些天然草场得不到有效保护而荒芜;一些山林植被因滥伐林木、乱采乱挖、建设用地、山林火灾等人为因素遭到破坏,全县减少草场20余万亩。 饲养效率低因茶陵黄牛品种优势退化,致使黄牛饲养时间长、出肉率低、饲养量小、经济效益不高,影响了农民养牛的积极性;农民饲养黄牛缺乏畅通的销售渠道,出售黄牛主要依靠牛贩子等中介,饲养的黄牛大部分经济利益被牛贩子和牛肉经营者获取,出现了“养牛的不如贩牛的,贩牛的不如卖牛肉”的现象,挫伤了农民养牛积极性。 缺乏支持力度长期以来,国家支持肉牛生产的重点都放在北方牧区,对南方地区黄牛的发展几乎没有政策上的扶持。自茶陵县被列为“湖南省草食动物发展基地县”后,湖南省每年给予的支持资金仅5万元~10万元;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前后,地方政府曾出台支持、保护、扶持黄牛的生产政策,但目前地方政府既没有出台扶持黄牛产业发展政策,也没有这方面的财政预算。 培育龙头企业加强黄牛品改推动茶陵黄牛产业发展 制定规划,明确目标根据茶陵县山林植被、草场资源的分布情况和城乡发展规划的要求确定黄牛产业发展区域,茶陵县制定黄牛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同时,明确黄牛产业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全县黄牛饲养量将达到5万头以上,产值5亿元以上,到2020年,全县黄牛饲养量将达到10万头以上,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使全县黄牛产业走向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发展轨道。 培育龙头企业,打造自主品牌利用媒体、网络等形式大力宣传茶陵黄牛,出台打造“茶陵黄牛”品牌的各种措施,充分挖掘“茶陵黄牛”地理标志的品牌效应。按照农业产业化的要求,大力支持黄牛繁育基地建设,使其成为茶陵黄牛产业的龙头企业。依靠龙头企业的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实行“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建立茶陵黄牛深加工基地,形成销售网络,使茶陵黄牛进入国内外市场。 科技先行,实施牛品改利用多种形式加大科技培训、科技推广、科技普及力度;推广牧草种植、青草储存、稻草氨化、黄牛饲养、诊疗、冷配等技术;建立健全黄牛产业发展的服务网络和服务体系;建立一支技术过硬、作风扎实的专业技术队伍;建立健全黄牛品改的激励机制,大力推介黄牛冷配成功经验;要像当年抓生猪品改一样抓黄牛品改,使茶陵黄牛品种得到彻底改良。 在看到茶陵黄牛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优势的同时,更要看到茶陵黄牛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只要抢抓机遇,把黄牛发展当做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步伐、致富农民的重要举措,茶陵黄牛产业就一定能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