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法肉牛产业合作与思考
原发表日期:2014-09-24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作者:曲实强
走进北京金维福仁清真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赵金维的办公室,他端上一盘梨:“这都是用我们自己养牛的牛粪喂的,没施一点化肥,你们尝尝,绝对甜!”借着梨好吃,他说起了中国食品安全,从过去的666、1059说到3911,从现在的苏丹红、瘦肉精说到三聚氰胺。一个火葬场的朋友告诉他:火化的人中55岁以下的很多,大都是心脑的毛病,与吃有直接关系……我们听的津津有味,他话锋一转:“人都如此,我的牛更不安全了,玉米大豆都有农药残留,我们的饲料都是自己的配方。”聊了不一会儿,便被他的豪爽健谈所感染、厚道善良所折服、传奇经历所吸引。
八年赔本路漫漫
赵金维的办公室悬挂着的一幅书法:“精气神”。下面小字注解道:“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是一位民间武林高手,上学期间得到一位“看林人”的真传,练习过武术,三五个人近不了身,还精通中医正骨,即便现在已成为大老板,仍经常为周围乡亲们解除病痛,在大家眼中是一位可敬的长者。
上世纪70年代末,爱好功夫的赵金维到天坛体育场一老乡处玩,看运动员如何训练和比赛。他发现,国家运动员普遍都吃牛肉,他联想到农村铁匠也都吃小米炖牛肉,就专门向体育场膳食科领导进行请教,最后得出了牛肉营养价值高、人吃了有劲的朴素结论。
本报副总编巩春生采访赵金维董事长
赵金维看到家乡大兴有很多空闲草场,开始琢磨养牛的事了。当时,正值生猪养殖由肥肉型向瘦肉型转化,考虑到牛和羊是瘦肉型肉质,又都是食草动物,饲养成本不大,饲养准能赚钱。
公司幼牛十分抢手,每卖一车,员工既喜又悲、充满矛盾,他们与牛产生了深厚感情。
1980年,他花了1万多元从山东买了26头鲁西黄牛,门口挂起了北田畜牧场的牌子。刚涉足养殖业就是一门外汉,不知道这个行业水深水浅,干起来一波三折、困难重重。年底一算账,不赚反赔。第二年,他又花了2.8万元,从内蒙古买回16头架子牛。那时不用秤,眼睛估重量,可北京一过秤,根本不是商家承诺的重量,仅此一项让他净赔了7000元。
获得法国骑士勋章及证书
一晃四、五年过去了,赵金维赔了50多万元。家人反对他继续搞养殖,他的思想压力越来越大,原先捣腾木材挣点钱赔了不少,有段时间开始动摇、想放弃了。他痛定思痛,认真梳理后,吃一堑,长一智,逐渐找到了养殖失败的原因。
金维福仁公司大门前的另一块牌子
为了掌握给牛“估斤”的本领,赵金维在3年的时间里,有点空余时间就去观察牛,一天要在牛圈里呆上十几个小时,有时都在牛圈里吃饭。就这样,水滴石穿,赵金维慢慢地练就了一副看家本领,仅从牛的外形体貌上一看,每头牛千斤误差不超过5公斤。
傍晚的牛场一派和谐温馨景象
在学养牛的知识和经验的同时,还要学公司管理、成本控制,对于赵金维来说都是一个陌生的领域。他发现:“牌子好挂,事情难做。当地荒草虽多,但是牛吃得肚子大大的,就是不长肉,把我给愁死了。”后来明白,北京的草与内蒙的草是不一样的,北京草的蛋白含量6克/斤,内蒙草高达18克/斤。在北京大兴用草把牛养肥,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他马上把精力转移到了饲料配方上。
到1988年,赵金维这样摸爬滚打了8年之后,他养的牛开始赚钱了。
精心打造产业链
赵金维总结出了当前养牛作坊企业的“五个一”特点:一个人、一根绳、一头牛、一把刀、一杆秤。他们成本极低,价格上优势明显,质量上再一做手脚,可以活活挤死正规企业。
1966年,16岁的赵金维建起这栋房子后,去吉林倒腾木材九年,淘得第一桶金150万元,回来后进入了养牛行业。
面对如此环境,怎么办?公司决定走品牌之路。卖得贵、卖得多、卖得快,是品牌三要素,赵金维从此走上了这样一条创自己品牌的漫漫长路。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养牛事业走上正轨后,赵金维经历了肉牛养殖、屠宰、肉制品加工再到活牛储备等各个发展阶段,先后成立了北田畜牧场、兴北清真肉食加工厂。以良种化、规模化、科技化、标准化、生态化“五化”发展为标准,从优质肉牛品种的繁育、饲料的加工、牛粪的无害化处理和环境保护,到养殖、屠宰、肉制品加工、养牛技术的培训。赵金维通过多年的努力和打拼,现在已建起了以肉牛为中心的一条龙产业链。
随着产业链的逐渐延伸,企业规模越做越大。为了使企业再上新台阶,2003年6月,赵金维利用北京市筹建大型肉牛养殖场及屠宰厂的机遇,引进国际一流屠宰生产线,“北京市金维福仁清真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挂牌运营。现在,每年向北京市场提供优质安全牛肉及其制品1万吨以上,成为了北京唯一的牛羊活体储备基地。其屠宰加工出的肉食品符合欧盟食品卫生安全标准,一头整牛按不同部位可被精确分割为118种产品,仅分割加工就使其增值率达20%以上。速冻冷库采用军工技术,保证细胞存活率达80%以上。公司综合年销售收入1.5亿元以上,年创利税1500多万元。
经过多年的奋斗,公司已经成为集肉牛养殖、屠宰、熟食加工、销售、技术研发与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农牧业高新技术企业。
从规模到技术再到理念,金维福仁一直引领行业潮头。现在金维福仁公司的养殖基地及其6个分场日常存栏2.9万头,年出栏不低于3.5万头,规模进入了全国前10名。若论技术,公司仅高级工程师就有15人,公司所属的“中法肉牛研究与发展中心”拥有价值3000万元的700多种科研仪器设备,此外还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等7家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技术实力走在了行业前列。品牌之路,初见成效。
中法合作树典范
该公司牛肉产品广告词为:“塞纳河畔技术与东方文明的交汇,中法肉牛科技产业合作的结晶。”这其中的原因,要追溯到五年前。
2009年11月2日,法国驻华大使苏和代表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向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常务理事赵金维董事长,授予法兰西共和国农业成就骑士勋章,颁发了法国食品、农业与渔业部长勒梅尔(Bruno LEMAIRE)亲笔签署的证书,以表彰他在推动“中法肉牛研究与发展中心”的建立与发展、促进两国肉牛领域的技术交流和合作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2005年6月,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孟庆翔与法国农业科学院院士路易·德纳维勒,共同创意建立“中法肉牛研究与发展中心”。同年12月,“中法肉牛研究与发展中心”协议签署。2006年4月,列入两国农业合作三大示范项目之一。在赵金维及其团队的积极努力下,中法肉牛试验示范基地于2007年在北京大兴成功建立,该中心项目也被列入两国农业部合作框架。2008年10月,“中法肉牛研究与发展中心”正式揭牌,开启了中法肉牛合作的新阶段。2009年3月,首届“中法肉牛业发展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由于中法肉牛合作取得的显著成绩,该中心法方主任德纳维勒院士当年10月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受邀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盛大庆典活动。
在授勋仪式上,法国驻华大使苏和称赞说:中法肉牛中心项目是近年来法中农业合作的典范,在多年来的工作中彼此团结协作,共同推动法中肉牛交流事业的发展。赵金维致答谢词:表示继续努力,把中法肉牛合作事业做大做强做好。
带动周边共发展
“修身如持玉,积德胜遗金”。这是到过赵金维办公室的人都见过的一副对联,也是他的座右铭。前几年,北京大兴魏善庄镇有54户独生子女户和贫困户,为解决他们的增收问题,金维福仁公司出面担保,为每户贷款10万元,买10头牛,为公司代为养殖,年终返回每户2000元。赵金维为支援青海畜牧养殖业的发展,于2007年无偿赠送给青海畜牧厅50头价值百余万元的西门塔尔种牛,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称赞。
公司作为行业发展的领军企业,实实在在地带动周边经济发展,每年消化当地秸秆就达3000多万吨,带动1000多户搞种养,辐射5个乡镇。企业在肉牛饲养、屠宰加工等产业链上,还吸纳了300多名农民直接就业。企业依托魏善庄镇和周边丰富的秸秆、啤酒糟、白酒糟、豆腐渣、土豆渣等农副产品资源,利用先进的生物发酵处理技术,提高这些副产品作为肉牛饲料的营养价值,发展以肉牛养殖为主的循环经济模式。
在高效养殖优质肉牛的同时,公司还向低耗、环保要效益。针对屠宰、加工、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水、悬浮物、食物残渣、粪便等高浓度废弃物,公司以防污染环境,将废弃物收集、储存、发酵生产沼气,经沼气池厌氧发酵处理、沉淀、固液分离后,沼渣用来生产有机肥,沼液则用于喷施农作物,有效地解决了周边农户的燃料问题,达到节能、环保、高效的目的,从而实现了社会、生态、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
公司严把饲料安全,精心挑选合作伙伴,力争在质量安全的源头不出任何差错。他们采用ISO9001质量体系以及HACCP食品安全体系等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操作,保证了分割牛肉产品绿色、安全、放心。在屠宰场环节实施了全国首家肉牛追溯管理制度,并延伸到肉牛育种、饲养和流通等产业链的全过程溯源管理。提供安全放心的食品是企业的第一要务,更重要的是社会责任,这方面赵金维从不敢懈怠,食品安全这根弦一直是绷得紧紧的。
健康消费稳向前
肉牛业的兴起,是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变化的必然结果。虽然世界各国消费习惯不同,但人均年收入超过1500美元的,膳食结构会转向消费更多牛肉是一个基本规律。我国已进入了这个消费层次,与此同步的是带动了肉牛业的大发展。
优质高端牛肉消费,开始在一些大中城市兴起,雪花牛肉已经成为高端牛肉的代名词。所谓雪花牛肉,实际上就是肌肉里面的肌纤维束跟肌纤维束之间有很多毛细血管,让毛细血管也就是贯穿于对肌纤维束之间的血管壁的外围沉积上脂肪,这样就形成雪花牛肉。
赵金维有着自己独到的看法:“从健康消费角度来说,雪花牛肉并不值得过度推崇。”从养殖成本上看,赵金维也不认为雪花肉牛的效益更高。他用自己养殖的利木赞牛和雪花肉牛的生长做了对比:“三年可以养育三头利木赞牛,而雪花肉牛只能养育一头;利木赞牛吃得少,每天要少吃10公斤,饲料转化率高,净肉率达到52%~55%,且肉质细嫩。雪花肉牛吃得多,并且生长期更多的时间是在堆积脂肪。”
针对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状况,赵金维也有自己的观点:“企业经营者的道德约束很重要,不能只为了赚钱而违背道德良知,伤害消费者。我们所有的饲料要经过检验,所有的肉全部要经过检测,都带有二维码的追溯体系,保证绝对的安全。
赵金维脚踏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聘请法国技术人员长期住在公司,指导和监督肉牛品种改良与追溯系统的使用。他明白了一方水土养一方牛的道理后,便开始对我国现有肉牛品种进行改良与优化,过去国内一头肉牛成熟期为2.5年~3年,而改良后的肉牛只须13个月即可达到出栏标准;采食量每天可节约10公斤,产肉率却提高10%,而且肉质鲜嫩,口感好,营养价值高;利润率也能提高40%。
赵金维认为,企业的健康成长和稳步向前,与检验检疫部门和当地政府的关怀是分不开的,但相关政策还不够健全,有些动物养殖有政府补助,牛羊却没有。与国外相比,动物保险也一直是一项空缺。他强调:“中国牛肉现在的价格很高,但养牛的成本也很高,所以农民养牛的就少,除了国家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民众健康消费外,加快本土肉牛品种的改良是当务之急。”
教授牛场搞试验
为了更好地为肉牛养殖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和让学生懂得生产实际操作,中法肉牛研究中心把实验室搬到了农村,教授和学生每天通过班车往返于学校和基地之间,让农民每天可以与专家面对面。这种大胆创新的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模式,在全国也不多见。
2012年的数字显示,我国存栏肉牛已达1.034亿头,目前从事这一行业的多为不适宜外出务工的妇女、老人和孩子,属于社会弱势群体。为此,中法肉牛研究与发展中心响应国家扶贫开发的号召,参与实施“养殖母牛富民计划”,着力研究和推广肉牛饲养、饲料、屠宰和胴体分割等关键技术,随时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实习提供便利的试验场所和动物,为将来更多的人进入这个行业创造条件。
被称作“牛中美男子”的法国利木赞肉牛
中法肉牛研究与发展中心研制的肉牛全程追溯系统,已经由内蒙古科尔沁牛业集团和大连雪龙集团全部采用,其牛肉产品曾入选2008年北京奥运会特供牛肉,实现了我国肉牛追溯技术进奥运的夙愿。近几年,我国肉牛追溯技术需要实现从犊牛出生到超市的全程追溯管理,中心正在研究基于RFID的超高频电子芯片追溯管理技术,实现我国肉牛追溯技术全部与国际接轨。
推动建立国家肉牛信息基础数据库,是政府主管部门制定肉牛产业发展政策的依据,也是肉牛企业和养殖农民进行育种、肉质改良、饲养、疾病预防、经济分析的基础性数据库。他们建议政府专门立项,整合国内相关机构的技术资源和力量,利用法国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完成肉牛数据库的建设。
中心将继续加强与中法两国科研单位及企业间的技术合作与交流,开展牛肉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技术示范与推广,解决中国牛肉安全消费和质量问题,推动中国肉牛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高全行业的效益和农民增收,努力把中心建设成为中法肉牛科研和技术合作的国际知名机构。
尾 声
在屠宰场环节,公司实施了全国首家肉牛追溯管理制度,并延伸到肉牛育种、饲养和流通等产业链的全过程溯源管理。如今,金维福仁已成为国家运动员、大型会议、数十万人次学生餐、数百家中直机关和一些大型企事业单位的专供牛肉。
赵金维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的注水肉很多,为了保住水分,又诞生了一种保湿胶。正常情况下,500公斤的牛能出230公斤肉,注水后可出280公斤,涂胶后能出300公斤。现在的食堂都承包了,追求成本最低化,好企业怎么能不被这些坏企业挤倒?赵金维提高声音说:“要破解这个社会难题,也不难,就是政府出面组织集中屠宰!”
《中国国门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