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庆林参观米勒农庄:我们的农业可以相互学习借鉴
原发表日期:2011-11-08
来源:中国人民政协网
11月1日,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农场主米勒一大早就开始忙活了,打扫牛棚,擦拭桌椅,他还特意在屋顶挂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因为这一天,米勒的农庄要迎来一位尊贵的客人??正在德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的中国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
下午三点多,贾庆林一行来到农庄,米勒夫妇和他们一对漂亮可爱的儿女立刻迎上去,向贾主席打招呼。明媚的阳光如水泻地,绿草如茵的牧场上洋溢着温情暖意。
米勒夫妻热情地邀请贾庆林去参观他们的牛棚,米勒农庄拥有30公顷牧场和60多头奶牛,养奶牛是这对有农业高级技师证的夫妻的主业之一。
一见到有人走近,牛棚里拴着的棕色奶牛探出头来,哞哞地叫唤,好似在欢迎远方的客人。贾庆林边走边与米勒夫妻俩交谈,不时向他们发问。
“你们的牛每天可以产多少奶?”
“1500升到1700升。”
“挤出的奶是送到加工厂去吗?”
“是的,我们有个生产乳制品和奶酪的合作社,是农民自己入股的,每天都来收奶。”
米勒农庄是一个家族式企业,他们喂牛的饲料也是自己生产,产生的牛粪还制成沼气,用来发电,除了养牛,沼气发电是他们的另一项主业。
走出牛棚,贾庆林在农庄的沼气池旁停住了脚步,饶有兴致地询问关于发电的具体情况。
米勒介绍说,农庄每年能生产30万千瓦电,除了自己使用,大部分输入到国家的电网里,由国家给予补贴。而且,他们在发电的同时还生产热能,每年,这些热能都让米勒一家度过温暖的冬天。
“作为农技师,沼气发电、热电联用这些技术你都懂吧?”贾庆林问。
“整个沼气设备,哪怕小到一个螺丝,我都很熟悉。”米勒的语气透出自豪。
能养牛、生产牛奶,还能发电,米勒告诉贾主席,他既是农民,也是企业家,现在,德国已宣布放弃核能,米勒认为自己的工作对于德国发展新能源很有意义。
进入米勒家整洁温馨的客厅,米勒的妻子为客人端上了她亲手烘焙的糕点,贾庆林一边高兴地品尝,一边与他们亲切交谈。
“我看了你们的农庄,感到有不少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贾庆林说,“在中国,会养牛的农民比德国多,但我们缺乏像米勒这样的‘多面手’和高级农业技师,中国农民和德国农民相比总体上还有差距。”
贾庆林表示,目前,中德两国在奶制品、农业加工产品、生物燃料等12个农业相关领域都有合作,在德国对中国的投资额中,巴伐利亚就占了三分之一,其中包括农业领域的投资。“我们今天来就是要学习考察,推动合作。巴伐利亚州在农业技术和人才方面都有独特的优势,我们可以互相借鉴,加强互利合作。”贾庆林说。
此时,陪同参观的巴伐利亚州农业部长布伦纳向贾庆林介绍了他们在培养农业人才方面的经验,他说,德国除了综合性大学有农业专业,还有职业教育学校,能培养农业技师,这在德国是颇受尊重的职业。
谈及职业教育,贾庆林表示,中国农村正在推行“9+3”免费教育计划,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农业人才,但在这方面,德国已经走在了前面。贾庆林还强调说,在农业生态技术方面,德国也是领跑者,包括在农业人才培养和农业技术发展方面,我们都应多向德国学习。
“现在,在中国的餐厅能吃到德国的黑森林蛋糕,里面可能就有来自米勒农庄的牛奶。”贾庆林风趣地表示,听到这话,米勒夫妻俩脸上绽开了笑容。米勒回答,他很高兴听到贾主席这样说,希望贾庆林主席此行能从德国带回去很多东西,也希望以后有机会到中国包括到农村去看看,带回我们可以学习的东西。
贾庆林说,中德两国应该加强在农业特别是现代农业技术方面的合作。现在,中国已经涌现了一批朝气蓬勃的农民企业家,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能吃苦,也好学,希望两国农民企业家加强交流合作,在相互学习和借鉴中得到更好的发展。